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鼠疫是人类的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中的甲类传染病,病死率为30%60%。主要在小动物及其跳蚤中间传播的一种动物源性疾病。病原体为鼠疫耶尔森菌,该菌也可通过受感染跳蚤的咬伤、直接接触、吸入和吃入传染物在动物与人之间传播。那么,鼠疫是如何传染的?
一、鼠疫的传播途径:
人感染鼠疫的主要途径有三种,一是接触患有鼠疫的动物,如剥皮、煮食等;二是被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三是肺鼠疫病人传播。
二、鼠疫的传染源:
主要是鼠类和其它啮齿类动物,根据调查结果,青藏高原最主要最多见的是牧区草原上数量很多的旱獭,其他还有狐狸、狗、猫、猞猁、黄羊、藏系绵羊及多种鼠类等,这些动物能把鼠疫传染给人。人间鼠疫的重要传染源是肺鼠疫病人。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鼠疫耶尔森菌普遍易感。预防接种使易感性降低,患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鼠疫为多途经传染,靠荚膜,多种毒性抗原,内毒素及毒性酶,透明质酸酶,溶纤维蛋白酶等致病。按传播方式不同分为:
1.鼠间的鼠疫 一般在人间发生流行之前发生。通过鼠蚤吸血传播。
2.人间的鼠疫 人被感染的鼠蚤叮咬而传染。也可因宰杀感染后的动物,由破损创口侵入,或因吸入含本菌的气溶胶感染。
预防措施的目标是了解动物源性鼠疫活跃的地区,并在鼠疫流行地区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跳蚤咬伤和处理尸体。应避免直接接触传染性组织或接触肺鼠疫患者。解放后,我国国内人间鼠疫已基本消灭,但自然疫源地依然存在,霸权主义者把鼠疫杆菌列为生物战剂之一,故防治鼠疫对我军国防和建设事业仍有非常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