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是一种高传染性的疾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健康人感染结核菌并不一定发病,只有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发病。患有肺结核,病人常出现发热、咳痰、咯血等症状。今天就来研究一下,为什么肺结核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
肺结核症状之发热
它是肺结核病患者体内由结核杆菌及其菌体物质引起的变态免疫反应,可刺激引起白细胞介素2的释放和增多,作为内生性致热原,白细胞介素2作用于神经中枢的体温中枢而引起发热。
肺结核病引起的发热的体温和热型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主要与肺结核病的病情和病理形态、以及疾病的发展阶段有关。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一般可只表现为低热,体温在38℃左右,一般不超过38.5℃,主要在午后、傍晚或劳累后出现。病情重的患者特别是疾病进展期的患者往往表现为中、高度的发热,体温一般在38.5℃以上,有时可达40℃以上。
热型无明显规律性,有时呈弛张热,有的表现为稽留热。粟粒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急性进展期以渗出或变质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肺结核患者以及干酪性肺炎时的肺结核患者可为高热,体温在39℃以上,有时超过41℃,热型可为稽留热型。
造成肺结核病人发热的原因
1、肺结核病患者合并霉菌感染:特别是一些复治肺结核、难治性肺结核患者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无其他明显原因的发热、呈现稽留热型,对症治疗效果不佳,普通抗菌素治疗效果无效时应予以考虑。这种情况下,患者的体温一般在38℃以上。有时可表现为高热、稽留热。
2、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炎:抗结核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肝功能损害,即抗结核药物的药物性肝炎。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若患者出现发热,也可以提示出现了抗结核药物的药物性肝炎,可以进行肝功能检查就可以明确。这种情况下患者体温一般在38℃左右,与药物热不同,药物热除有体温升高外,一般无其他系统损害的证据。
3、抗结核药物的药物热: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药物热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体温一般较高,可达39℃以上。在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病的过程中,若病灶有明显吸收,而出现发热或者是重新出现发热体温达39℃以上,而患者的体温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应该考虑药物热的可能。药物热的特点是表现为与某种药物使用有关的规律性发热,发热时患者多有面色潮红而精神没有明显改变,无寒战、等其他伴随症状,体温可达40℃以上。停用某种药物后,体温就不再出现升高。
4、肺结核患者伴有阿狄森氏综合征:肺结核伴有各种原因引起的肾上腺功能低下时,临床上可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等,体温可高可低,这种患者一般伴有皮肤的色素沉着,主要是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引起。
5、肺结核患者对抗结核药物过敏:抗结核药物过敏也是引起肺结核患者发热的原因之一。特点是在应用抗结核药物过程中患者出现体温升高,伴有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其他过敏表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高热者不多见。
6、肺结核患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应用不当引起的发热:肺结核患者发病时就有发热,而在确诊为肺结核前有不恰当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应用的过程,可引起肺结核患者的体温升高,这时患者的体温有时呈波状热、稽留热、间歇热等。一天内患者的体温波动可达5℃以上,有时体温不升,有时体温可达41℃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