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由血吸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地方性疾病,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美的73个国家,患病人数约2亿左右。
血吸虫病是一种人和动物都能受传染的寄生虫病。血吸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成虫寄生在人、牛、猪或其它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的血液中,因此人和这类动物被称为成虫宿主或终宿主。
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血吸虫,但在气温较高的4~10月份最容易感染。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习惯的人感染血吸虫的高峰季节也不相同。
在冬天,当天寒地冻,河水、湖水、塘水结冰或干枯时,感染性钉螺极少甚至不逸出尾蚴,形成较长时间的血吸虫非易感季节,感染不容易发生。
但在某些血吸虫病流行区,冬季气温不一定很低,仍有可能发生感染。
春季雨水多,气候温暖,最适宜钉螺活动。加上人们春耕生产繁忙,下水的次数多,因此感染的机会较多。
夏季气温高,下湖、下河游泳、洗澡的人数多,接触疫水的时间长,身体暴露的面积也大。另外,在洞庭湖、鄱阳湖湖滨和长江沿岸等一些地区,洪水季节到来时,由于抗洪抢险突击下水人数增多,因此,受感染的人数也有可能增加。一般来说,急性血吸虫感染以夏季最为常见。
秋季温度也适宜钉螺活动,且又是捕鱼的好季节,鄱阳湖、洞庭湖等沿湖地区居民纷纷下湖捕鱼、捉虾,常常发生急性感染。因此,秋季同样是感染血吸虫的一个重要季节。